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某人在抱怨身体的某方面出现的不适,身边的人,或是亲戚,或是朋友,或是一般的熟人,会充满善意的告诉他(她),那啥加那啥,再加点那啥,或蒸或煮或炖或开水冲,特灵,更有甚者会以大受其益者的身份现身说法,于是某人奉若圭臬,如法炮制,按时服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却没感觉到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于是心生疑窦:是时间不够长,还是方法不对……,等等等等。
另外一种情况,高度发达的网络世界会将各种养生秘方偏方食谱药膳方推送到某人面前,于是某人自觉不自觉的接受了很多信息,一比一对,嗯,这个毛病我也有,吃吃看!一顿两顿,三四五六七顿,咦?怎么没啥感觉,遂自认为这法子不灵,果断放弃,又开始下一轮尝试。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那么,缘何如此呢?
当然,疗程不够、食材不符、方法有误,这些原因都是可能有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普罗大众心里,很少有药食养生个性化的概念。
综观本草,药食本是一体的,日常食材,一米一豆,一菜一蔬,都有其性味归经,都有其寒热属性,如果专注于以膳食调理某方面的不适,就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个人体质辨识。都知道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一病一方,其实在饮食方面的调理一样也需要个性化。同是腰痛,某甲和某乙可能原因迥异,不辨体质,可能越养越重。以中医的观点解释如上,那么从现代医学营养学的角度看,依然是要针对每个个体的情况进行营养调配,要综合考虑自身是否有基础疾病,机体的代谢能力,能量热量的摄入转换,水盐平衡,等等等等。
所以,养生的前提,是先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个全面的认识,做好体质辨识,有的放矢的对症养生,才是最科学的养生态。您做对了吗?
|